搜索
首页 《和杨廷秀送行》 义难阿世非忘世,智不谋身岂误身。

义难阿世非忘世,智不谋身岂误身。

意思:义难阿世不是忘记世,智慧不谋身难道错身。

出自作者[宋]陆九渊的《和杨廷秀送行》

全文创作背景

《和杨廷秀送行》是宋朝诗人陆九渊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陆九渊和好友杨廷秀(杨万里)的离别有关。陆九渊和杨万里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在某个时刻,杨万里为陆九渊送行,陆九渊便写下了这首诗来回应杨万里的送别之情。 在诗中,陆九渊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乐观憧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陆九渊将离别的悲伤转化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赞美。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咨询专家学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学粗知方耻为人,敢崇凶貌蚀诚真。
义难阿世非忘世,智不谋身岂误身。
逐遇宽恩犹得禄,归冲腊雪自生春。
君诗正似清风快,及我征帆故起苹。
作者介绍
陆九渊(1139年-1181年),字道山,号青峰,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世家,祖上曾有唐朝宰相,他自幼聪慧,七岁即能读书写字。陆九渊早年曾投身于理学门派,后来转向心学,创立了“格物致知”这一重要思想。

陆九渊所提出的“格物致知”思想,主要指通过观察世界万物,探究它们的本质属性,以求达到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把握,并从而实现做事情的准确性和正确性。他认为人的心灵是具有本能的善性,但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错觉和负面情绪。他提倡“心中无物”,即要将自己的内心净化、清空,把注意力集中在外界的真实事物上,以求达到对事物的真正认识和理解。

除了哲学思想方面的成就,陆九渊还曾在政治和文学方面有所成就,担任过吏部秘书郎、吏部员外郎等职务,还多次被征召出任高级官员。他的作品有《格致论》、《四端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阿世

    读音:ē shì

    繁体字:阿世

    意思:迎合世俗。
      ▶《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明·李贽《又答耿中丞书》:“阿世之语,市井之谈耳,何足复道之哉!。”
      ▶清·王夫之《

  • 不谋

    读音:bù móu

    繁体字:不謀

    意思:(不谋,不谋)

     1.不商量。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文选•任昉<为范尚

  • 误身

    读音:wù shēn

    繁体字:誤身

    意思:(误身,误身)
    贻误自身。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唐·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