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互相应和而鸣。《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 唐 元稹 《雉媒》诗:“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衣服》:“鶼鶼,叹和鸣未久,分飞荏苒。”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
2.《左传·庄
读音:shēng yōng
繁体字:笙鏞
意思:(笙镛,笙镛)亦作“笙庸”。 古乐器名。镛,大钟。 ▶《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孔颖达疏:“吹笙繫钟,更迭而作。”
读音:zī chéng
繁体字:粢盛
意思: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 ▶何休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汉书•文帝纪》:“亲率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