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官军来》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

意思:宝带桥蛟龙起舞,白石山边追逐猛虎。

出自作者[明]王问的《官军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一个村庄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白鹤铺前沙日黄,湖渚草长倭走藏。”描绘了村庄外的景象,阳光明媚,黄沙满地,湖边的草长得高高的,小动物们在其中穿梭。这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和平的画面,与后面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柘林旧贼骄不去,新舶正发南风狂。”柘林是一个危险的地区,贼寇们骄横跋扈,无法制服。而新的船只正准备出发,预示着新的战争即将来临。南风狂暴,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这里描绘了战斗的场景,蛟龙在宝带桥的西边起舞,白石山边的人们追逐着猛虎。这里的“蛟起舞”和“逐虓虎”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危险。 “湖南六郡多旌旗,贼势西来疾风雨。”湖南的六个郡都飘扬着旗帜,表明这里有很多军队。然而,敌人的势力却从西边迅速而来,就像疾风暴雨一样无法抵挡。 “城头戍鼓声如雷,十城九城门不开。”城头的鼓声如同雷鸣一般,表明战争已经迫在眉睫。然而,由于战事紧张,大多数城门都紧闭不开。 最后,“日夜只望官军来。”表达了村民们对官军到来的期盼,他们希望官军能够带来和平,结束这场战乱。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战乱时期村庄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批判。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鹤铺前沙日黄,湖渚草长倭走藏。
柘林旧贼骄不去,新舶正发南风狂。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
湖南六郡多旌旗,贼势西来疾风雨。
城头戍鼓声如雷,十城九城门不开。
刲羊宰牛具宿酒,日夜只望官军来。

关键词解释

  • 白石

    读音:bái shí

    繁体字:白石

    意思:
     1.洁白的石头。
      ▶《诗•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
      ▶明·吴炳《情邮记•正名》:“逶迤周道费驱驰,白石清泉付与谁?”
     
     2.传说中

  • 宝带桥

    读音:bǎo dài qiáo

    词语解释

    ⒈  中国古代著名的多孔石拱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葑门外的澹台湖口上。原供漕运纤道而筑。全长近317米,宽4.1米,有五十三孔,犹如卧伏湖面的浮水玉带。桥孔大小不等,其中第十四、十五和十六孔的跨径最大,用作通航。公元819年建成。

  • 宝带

    读音:bǎo dài

    繁体字:寶帶

    意思:(宝带,宝带)
    用珍宝装饰的佩带。
      ▶《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宝带,垂布空中,庄严殊妙。”
      ▶北周·庾信《谢赵王赉犀带等启》:“魏君宝带,特赐刘桢。”

  • 石山

    读音:shí shān

    繁体字:石山

    英语:tor

    意思:
     1.巖石积成的山。
      ▶《诗•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毛传:“石山戴土曰砠。”
      ▶宋·郭熙《林泉高致•画诀》:“

  • 虓虎

    读音:xiāo hǔ

    繁体字:虓虎

    意思:咆哮怒吼的虎。多用来比喻勇士勐将。
      ▶《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毛传:“虎之自怒虓然。”
      ▶《后汉书•庞参传》:“宣王立中兴之功,文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