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意思:厨房边引涧宁要汲取,松下翻经几到完。

出自作者[明]唐顺之的《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是作者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的经历和感悟的诗篇。 首联“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早年从师栖岩,并祝发修行,跟随名师学习佛法的经历。其中,“祝发”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表示剪去头发,表示出家修行。而“礼名师”则表明作者对名师的尊敬和追随。 颔联“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则表达了作者修行的感悟。其中,“业净六根成慧眼”表达了作者通过修行,使自己的六根清净,从而有了慧眼,能够洞察世间万物。“身无一物寄茅庵”则表达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身无牵挂,将身心寄托于茅庵之中,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修行的执着。 颈联“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描绘了作者修行环境的清幽和简朴。“厨边引涧”描绘了厨房边的小溪,“宁须汲”表示无需去取水,说明生活简朴。“松下翻经几到龛”则描绘了在松树下翻阅经书,直到进入佛龛的场景。 尾联“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期望和信念。其中,“若使焚香能证道”表达了作者相信通过焚香这种修行方式,能够证悟真理。“前身应说是香严”则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前世应该是通过焚香这种方式证悟了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执着,以及对简朴、清净生活的追求。通过修行,作者获得了慧眼,能够洞察世间万物,同时也对修行的期望和信念有所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关键词解释

  • 松下

    读音:sōng xià

    繁体字:鬆下

    意思:
     1.松树之下;松间。
      ▶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闲白。”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