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意思:连栽杨树柳江南岸,一个区别江南两次春季。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忆江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惆怅的诗歌,借由杨柳寄托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离别之愁。诗人通过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对比,展现了一种无法回头的遗憾和淡淡的哀愁。 首句“曾栽杨柳江南岸”,开门见山,点明了诗人曾经在江南岸边栽种杨柳。杨柳,常常在诗歌中作为离别的象征,此刻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第二句“一别江南两度春”,诗人用“一别”和“两度春”极言时光流逝之快,离别之久。自从离开江南,已经度过了两个春天,可见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遥忆青青江岸上”,诗人通过“遥忆”二字,将思绪拉回到过去,回忆起那曾经青青的江岸。这里的“青青”二字,既形容了杨柳的颜色,也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厚意。 结尾句“不知攀折是何人”,用“不知”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无法改变的遗憾和哀愁。那个曾经攀折杨柳的人,或许已经不在,或许已经忘记,留下的只是诗人独自的思念和回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杨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江南

    读音:jiāng nán

    繁体字:江南

    英语:south of the River

    意思:
     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