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丹阳刘太真》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意思:春衣晚上进入青杨巷,小马刚过皂荚桥。

出自作者[唐]韩翃的《送丹阳刘太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感的色彩。 首句“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在长干道上的落花季节,诗人羡慕那些当年享受丰富赏事的人。这里的“落花朝”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同情。诗人已经喜欢上了鹅肉和鸡肉的美味,但是看到鸭子被放出来时,又被它的娇弱所感动。这种对比和反差,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同情。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傍晚走进青杨巷,骑着小马经过皂荚桥的情景。这里的“青杨巷”和“皂荚桥”都是典型的江南风景,展现了诗人的故乡情结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邀请和期待。即使相隔千里,诗人也不在乎,他希望在秋天的时候借着西风,乘着木兰船去拜访朋友。这里的“木兰桡”象征着诗人的自由和冒险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它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的诗,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
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关键词解释

  • 青杨

    读音:qīng yáng

    繁体字:青楊

    英语:Cathay poplar

    意思:(青杨,青杨)
    树木名。又叫水杨。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倒卵形,果实卵圆形。木材白色,质地轻松,供建筑用。

  • 皂荚

    读音:zào jiá

    繁体字:皂莢

    英语:soap pod

    意思:(皂荚,皂荚)
    亦作“皁荚”。
     落叶乔木,枝干上有刺,开淡黄色花,结荚果。荚果富胰皂质,可去污垢。荚果、树皮和刺均可入药

  • 春衣

    读音:chūn yī

    繁体字:春衣

    意思:春季穿的衣服。
      ▶北周·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
      ▶唐·施肩吾《长安春夜吟》:“露盘滴时河汉微,美人灯下试春衣。”
      ▶宋·陆游《雨

  • 晚入

    读音:wǎn rù

    繁体字:晚入

    意思:迟到。
      ▶《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朝,晚入、失仪,御史录名夺俸,三夺者奏弹。”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