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退之著认差伤早,不待阳城伏合时。

退之著认差伤早,不待阳城伏合时。

意思:退之著差过早承认,不需要阳城被合时。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未谏瑶华世未知,故人已讶道乡迟》。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表达对未谏瑶华的赞美,以及对道乡迟的遗憾。 首句“未谏瑶华世未知,故人已讶道乡迟”,诗人以一种惋惜的语气表达了未谏瑶华在世人中尚未被广泛知晓,而故人已经惊讶于道乡迟的到来。这里,“未谏瑶华”可能是指一种美好的事物或理想,而“道乡迟”则可能是指实现这一理想的时间已经推迟。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暗示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无奈。 第二句“退之著认差伤早”,诗人可能是在引用或化用韩愈的诗句,表达对过早逝去的理想的伤感。这里的“退之著认”可能是指韩愈的文章,而“差伤早”则表达了对理想过早破灭的遗憾和伤感。 最后一句“不待阳城伏合时”,诗人可能是在表达对理想实现的时间已经错过,无法挽回的遗憾。这里的“阳城伏合”可能是指一种时机或条件,而“时”则暗示了理想的实现已经错过了这个时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表达对未谏瑶华的赞美和对道乡迟的遗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未能实现的无奈和伤感。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感到惋惜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未谏瑶华世未知,故人已讶道乡迟。
退之著认差伤早,不待阳城伏合时。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伏合

    读音:fú hé

    繁体字:伏合

    解释:1.据《新五代史.李琪传》载,唐朝大明宫中的紫宸殿称合,是天子于朔望日接见群臣的便殿(一说为前殿,见宋王溥《唐会要.大明宫》)◇因以\"伏合\"指朝臣俯伏合下向天子奏事。

  • 阳城

    读音:yáng chéng

    繁体字:陽城

    意思:(阳城,阳城)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

  • 合时

    读音:hé shí

    繁体字:合時

    英语:timeliness

    意思:(合时,合时)
    适合时宜;合乎时尚。
      ▶《南史•王僧虔传》:“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