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 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意思:第二个蚕茧素,裹着我江上船只。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以其生动的描绘,将江上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 首句“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诗人以微妙的观察,将露气比作微小的虫子,将波势比作安静的卧牛。虫子和卧牛的描绘,一方面以动衬静,凸显出江面的宁静;另一方面,也寓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仿佛看到微小的虫子在露气中活动,看到卧牛在江面上安然自得。 “明月如茧素”,诗人将明月比作素白的蚕茧,形容它洁白、轻盈、绵延的特质。这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江的静谧氛围,而且通过茧素的柔软和韧性,也寓示了人生的坚韧和持久。 最后,“裹我江上舟”,诗人以舟行江上,被皎洁明月包裹的形象,将自我与江景融为一体。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江上生活的深深喜爱,也寓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淡定和从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的宁静之美,同时也寓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坚韧。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
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素裹

    读音:sù guǒ

    繁体字:素裹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