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砺三首》 夷齐道丧纲常坏,汤武兵兴叛逆多。

夷齐道丧纲常坏,汤武兵兴叛逆多。

意思:伯夷、叔齐道丧纲常坏,商汤、周武王兴兵叛乱多。

出自作者[宋]郑思肖的《八砺三首》

全文创作背景

《八砺三首》是宋末爱国诗人郑思肖创作的一组诗。这三首诗作于景定五年(1264年)秋。当年,元军逼近临安,宋廷迁都福州。郑思肖正在临安,因战事紧急,不得不离开临安。这三首诗是他离开临安前所写,表达了他对故国、故土和故人的依恋之情,以及对抗元斗争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其中,“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元军铁蹄时所感到的无力和恐惧,以及因为无力抗击侵略者而感到的悲愤和痛苦。“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故土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国家、民族未来的美好憧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愤气填膺奈若何,千生万死不消磨。
夷齐道丧纲常坏,汤武兵兴叛逆多。
天外游心穷碧落,风前注目寄苍波。
此时此意那容说,环顾斜阳一浩歌。
作者介绍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

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汤武

    读音:tāng wǔ

    繁体字:湯武

    意思:(汤武,汤武)
    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史记•穰侯列传》:“以三十万之众守梁七仞之城,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

  • 纲常

    读音:gāng cháng

    繁体字:綱常

    英语:three cardinal guides

    意思:(纲常,纲常)
    “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

  • 叛逆

    解释

    叛逆 pànnì

    (1) [rebel against;revolt against]∶背叛

    公然叛逆

    (2) [rebel]∶有背叛行为的人

    封建礼教的叛逆

    引用解

  • 夷齐

    读音:yí qí

    繁体字:夷齊

    意思:(夷齐,夷齐)
    伯夷和叔齐的并称。
      ▶《孔丛子•陈士义》:“夷·齐无欲,虽文·武不能制。”
      ▶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