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经》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意思:骚骚不开的手,铿铿得知不同铃。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读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在垂老之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的诗。诗中充满了对佛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首先,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垂老之年的生活状态,他选择抱佛脚,这表明他对佛教的深深敬仰和热爱。同时,他也让妻子读黄经,这可能暗示他对儒学的理解和尊重。黄经是道教经典的一部分,这里可能表达了他对儒、佛两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诗中提到的“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佛学经典的深深敬仰和热爱。他曾经研读大般若经,细细感受佛法的灵动和魅力。这些描述都反映出他对佛学的深入理解和虔诚态度。 接着,“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描绘了作者在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他曾前往长安,追逐名利,但现在他已回归平淡的生活,收拾起曾经的浮躁和焦虑。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道德的追求和理解,他认为道德就像焚香一样,去除邪恶就像脱去腥臭一样简单。他希望能有像颜回那样的品质,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实践道德。 最后,“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教育的理解,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口头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实际的行动和表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垂老之年的儒佛兼修的诗人形象,他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对未来有着期待和不安,同时也充满了对道德的热爱和实践。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意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
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
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
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
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
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安排未定时,心火竞荧荧。
将如庶几者,声尽形元冥。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开手

    读音:kāi shǒu

    繁体字:開手

    意思:(开手,开手)

     1.离手。
      ▶唐·孟郊《读经》诗:“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2.开始学武。
      ▶《水浒传》第三回:“史进看

  • 铿铿

    读音:kēng kēng

    繁体字:鏗鏗

    意思:(铿铿,铿铿)

     1.形容声音洪亮。
      ▶《礼记•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唐·孔颖达疏:“钟声铿者,言金钟之声铿铿然矣。”
      ▶唐·黄滔《以不贪为宝

  • 驿驿

    引用解释

    1.长势旺盛貌。驛,通“ 绎 ”。《诗·周颂·载芟》:“驛驛其达,有厌其杰。” 朱熹 集传:“驛驛,苗生貌。” 清 朱彝尊 《嘉禾篇颂张先生》:“灵苗驛驛芒茸茸,八月其穫崇如墉。”

    2.连续不断貌。《晋书·文苑传·成公绥》:“乃吟咏而发叹,声驛驛而响连。” 唐 孟郊 《读经》诗:“驛驛不开手,鏗鏗闻异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