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原道中书事二首》 盘陀十二驿,驿驿似西川。

盘陀十二驿,驿驿似西川。

意思:盘陀十二驿站,骚骚似西川。

出自作者[明]王世贞的《太原道中书事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盘陀十二驿的景色和感受。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首先,“盘陀十二驿,驿驿似西川。”这句诗描绘了盘陀十二驿的连续性,它们像四川的驿站一样,分布在整个旅程中。这不仅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也展示了这些驿站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毕竟中无地,还疑小有天。”这句诗描绘了盘陀十二驿的环境,给人一种狭窄、拥挤的感觉,仿佛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没有多余的空间。这种描绘让人感到这里的空间虽然有限,但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仿佛这里是一个小天地。 “居民同伏鼠,宿客傍栖鸢。”这句诗描绘了盘陀十二驿的居民和过客的生活状态。伏鼠和栖鸢都是形容生活艰难的动物,这里用来比喻居民和过客的生活状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同情和理解。 “不待蝉声苦,秋霜向鬓边。”这句诗描绘了盘陀十二驿的季节变化,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蝉声,但是秋霜的到来暗示了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到一种凄凉和无奈。这句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盘陀十二驿的景色和过客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盘陀十二驿,驿驿似西川。
毕竟中无地,还疑小有天。
居民同伏鼠,宿客傍栖鸢。
不待蝉声苦,秋霜向鬓边。
¤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关键词解释

  • 盘陀

    读音:pán tuó

    繁体字:盤陀

    英语:uneven stone

    意思:(盘陀,盘陀)

     1.石不平貌。
      ▶唐·寒山《诗》之二六六:“盘陀石上坐,谿涧冷凄凄。”
     

  • 驿驿

    引用解释

    1.长势旺盛貌。驛,通“ 绎 ”。《诗·周颂·载芟》:“驛驛其达,有厌其杰。” 朱熹 集传:“驛驛,苗生貌。” 清 朱彝尊 《嘉禾篇颂张先生》:“灵苗驛驛芒茸茸,八月其穫崇如墉。”

    2.连续不断貌。《晋书·文苑传·成公绥》:“乃吟咏而发叹,声驛驛而响连。” 唐 孟郊 《读经》诗:“驛驛不开手,鏗鏗闻异铃。”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