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夜闻霜钟》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意思:霜钟开始应律,寂静出重林。

出自作者[唐]郑絪的《寒夜闻霜钟》

全文创作背景

《寒夜闻霜钟》是唐代文人郑絪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寒夜寂静,霜钟悠扬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寂静夜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寥的情感。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自然环境的启示:诗人可能在某个寒冷的夜晚,听到远方的钟声,感受到霜降的寒意,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 2. 个人经历的映射:诗人可能通过寒夜和霜钟的意象,表达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寥,或者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3. 唐代文化的熏陶:唐代是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可能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寒夜闻霜钟》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作品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
遥相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关键词解释

  • 重林

    读音:zhòng lín

    繁体字:重林

    意思:犹层林。常指远望中众多的树木。
      ▶南朝·梁·江淹《望荆山》诗:“悲风挠重林,云霞肃川涨。”

    解释:1.犹层林。常指远望中众多的树木。

  • 应律

    读音:yìng lǜ

    繁体字:應律

    意思:(应律,应律)

     1.应合乐律。
      ▶《楚辞•九歌•东君》:“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唐·吕纯《忆江南》诗:“万蕊初生将比类,黄钟应律始归家。”

  • 霜钟

    读音:shuāng zhōng

    繁体字:霜鍾

    意思:(霜钟,霜锺)
    亦作“霜钟”。
     指钟或钟声。语本《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