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意思:什么时候是洗秋空热,散在秋天落叶风。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全文赏析
这首诗《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是一首对蕲竹的赞美之诗。蕲竹是一种生长在湖北蕲春县的竹子,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魅力而闻名。
首句“蕲竹能吟水底龙”,诗人以蕲竹为媒介,将水底龙的形象引入诗中,表达了蕲竹的独特魅力和灵性。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蕲竹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仿佛它真的能够吟唱出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蕲竹的韵味。
“玉人应在月明中”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月夜下的蕲竹形象。这里的“玉人”形象,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蕲竹的喜爱之情。在月光的照耀下,蕲竹显得更加清雅、高贵,仿佛是一位玉人般美丽动人。
第三句“何时为洗秋空热”是对未来景象的想象和期待。诗人希望在某个时刻,秋天的炎热能够被洗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爽宜人的景象。这里的“洗秋空热”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期待。
最后一联“散作霜天落叶风”,诗人将蕲竹的韵味与秋天的落叶风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蕲竹所带来的清新之风,如同落叶般飘散在霜天的世界中。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呼应,又是对整个诗意的升华,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蕲竹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清凉的渴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