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吉老十小诗》 万木霜摇落,山呈斧凿痕。

万木霜摇落,山呈斧凿痕。

意思:万木凋零霜,山呈斧凿痕迹。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次韵吉老十小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自然景象和生物为对象,表达了丰富的哲理。 首句“万木霜摇落”,直接描绘了霜降时节的景色,万木凋零,落叶纷飞,这是一个典型的秋季景象,给人以萧瑟、冷峻的印象。此句“万木”可能象征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霜摇落”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变化的不可避免。“摇落”之词也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意味。 第二句“山呈斧凿痕”,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树木被砍伐、雕刻的痕迹,象征着人类活动的痕迹和影响。这句诗也暗示了自然的原始面貌和人类改造后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原始状态的怀念和对人类改造的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痴蝇思附尾,警鹤畏乘轩。”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一步表达了诗的主题。“痴蝇”和“附尾”通常用来比喻那些看不清事实、盲目跟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人。“警鹤”和“乘轩”则常常用来比喻那些过于警觉、过于紧张、或者过于追求名利的人。这句诗可能是在说,人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不应该盲从他人,也不应该过于追求名利。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描述生物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不要盲从他人,也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同时,它也表达了对自然原始状态的怀念和对人类改造的反思。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木霜摇落,山呈斧凿痕。
痴蝇思附尾,警鹤畏乘轩。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斧凿痕

    引用解释

    1.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2.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诸葛亮刘伶陶潜李令伯文如肺腑中流出》:“ 李格非 善论文章,尝曰: 诸葛孔明 《出师表》、 刘伶 《酒德颂》、 陶渊明 《归去来词》、 李令伯 《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 斧凿

    读音:fǔ záo

    繁体字:斧鑿

    意思:(斧凿,斧凿)

     1.斧子与凿子。泛指工具或刑具。
      ▶《三国志•魏志•钟繇传》:“不待远假斧凿于彼肉刑,然后有罪次也。”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 落山

    读音:luò shān

    繁体字:落山

    意思:指太阳下山。
      ▶瞿秋白《文艺杂着续辑•<子夜>和国货年》:“明明还只是子夜,而居然以为天已经大亮了,甚至于太阳又要落山了。”
      ▶赵树理《套不住的手》:“陈秉正老汉从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