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李公达惠诗再答》 知音罕遇忘言士,绝学常思过量人。

知音罕遇忘言士,绝学常思过量人。

意思:知音罕遇忘言士,不断学习常思过量人。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谢李公达惠诗再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功名无得得闲身,位列东朝愧汉臣》是一首深情的自我反思和人生哲理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功名无得得闲身”直接道出诗人对功名的淡漠,他并不追求浮名,而是渴望拥有闲适的生活。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在如今的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位列东朝愧汉臣”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有功名,位列朝廷,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愧疚之情。他以汉臣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尽忠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诗,“空性屡捞潭底月,浮名那记禁中春”是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认识到,自己曾经追求的空性、浮名都是过眼云烟,他希望未来能够忘记功名利禄,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 “知音罕遇忘言士,绝学常思过量人”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他希望遇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同时,他也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最后两句“莫取无心心外道,此心生处即为尘”是对人生的总结和警醒。诗人告诫自己,不要沉溺于心外之道,即不要过分追求虚无的东西,而要关注内心的成长和变化。只有内心的成长才是真实的,才是值得追求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反思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成长的执着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功名无得得闲身,位列东朝愧汉臣。
空性屡捞潭底月,浮名那记禁中春。
知音罕遇忘言士,绝学常思过量人。
莫取无心心外道,此心生处即为尘。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思过

    读音:sī guò

    繁体字:思過

    英语:ponder over one\'s mistakes; make an introspection into one\'s faults

    意思:(思过,思过)

  • 绝学

    读音:jué xué

    繁体字:絕學

    英语:lost body of knowledge

    意思:(绝学,绝学)

     1.弃绝学业。
      ▶《老子》:“绝学无忧。”
      ▶《庄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 忘言

    读音:wàng yán

    繁体字:忘言

    意思: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

  • 量人

    读音:liàng rén

    繁体字:量人

    意思:
     1.周官名。掌丈量、营造和制定祭献之数。
      ▶《周礼•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凡祭祀飨宾制其从献脯燔之数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