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化十五首》 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

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

意思:一个原风俗不同衣服,流落来从绵上州。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观化十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清明》,作者通过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描绘了异乡人在绵上州的风俗习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一原风俗异衣裘”,描绘了异乡人在陌生的地方,风俗习惯与故乡大不相同,衣着服饰也与故乡不同。这句诗通过“异”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俗的怀念之情。 “流落来从绵上州”则描绘了作者流落异乡的境况,他从遥远的地方来到绵上州,这里的风景、风俗、人情等都与他故乡不同。这句诗通过“流落”和“绵上州”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作者在未到清明节之前就已经开始禁火,这里的习俗与故乡不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习俗的怀念之情。 “还依桑下系千秋”,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桑树下系马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中的“千秋”一词,既指时间的久远,也指故乡的永恒,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异乡人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故乡的不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风俗、衣着、祭祀、马匹等细节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故乡永恒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厚意的思乡之作,通过描绘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
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流落

    读音:liú luò

    繁体字:流落

    短语:侨居 作客 寓居 旅居

    英语:driftage

    意思:
     1.漂泊外地,穷困失意。
      ▶唐·钱起《秋夜作》诗:“

  • 风俗

    读音:fēng sú

    繁体字:風俗

    短语:风土 俗 人情 传统 风 遗俗

    英语:custom

    意思:(风俗,风俗)

     1.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

  • 一原

    读音:yī yuán

    繁体字:一原

    意思:一个本原。
      ▶《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身处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非得一原,孰能至于此哉!”高诱注:“一原,道之原也。”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神则合

  • 落来

    读音:luò lái

    繁体字:落來

    意思:(落来,落来)

     1.得到某种结果。
     
     2.捞取(钱财)。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陈定托他掌管家事,他内外揽权,百般欺侵,巴不得姊夫有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