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至丹阳寄表民》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意思:歌声德操家人道,炊黍我现在暂且休息。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将至丹阳寄表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晓马駸駸路阻修,春风漠漠上衣裘》是一首表达离别与人生感慨的诗。 首句“晓马駸駸路阻修”,描绘了清晨马蹄疾驰的场景,路途艰难险阻。这句诗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前路的艰辛。 “春风漠漠上衣裘”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轻拂,衣裘被吹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凄凉。 “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愿少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三年来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如今暂时离别,希望能稍作停留。这里的“衔恤”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压抑,而“一日忘形”则表达了作者此刻的放松和愉悦。 “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人生也如同浮萍般漂泊不定,无法把握。 最后,“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告别和期待未来再见的愿望。作者希望友人能够为他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以示惜别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表达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无奈和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马駸駸路阻修,春风漠漠上衣裘。
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关键词解释

  • 德操

    读音:dé cāo

    繁体字:德操

    英语:moral conduct and personal integrity

    意思:
     1.谓有德而能操持。
      ▶《荀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

  • 家人

    读音:jiā rén

    繁体字:家人

    短语:家属 家眷 亲属 眷属

    英语:(one\'s) family

    意思:
     1.家中的人;一家人。
      ▶《诗•周南•

  • 寄声

    读音:jì shēng

    繁体字:寄聲

    意思:(寄声,寄声)
    托人传话。
      ▶《汉书•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晋·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

  • 今且

    读音:jīn qiě

    繁体字:今且

    意思:犹今夫。
      ▶《庄子•齐物论》:“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
      ▶《墨子•非攻下》:“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八:“且,犹‘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