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榘子名字义》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意思:散各事物之间,各人有各人所停止。

出自作者[宋]陈淳的《榘子名字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孙子谆谆教诲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孙子的期望和教诲。 首先,诗中表达了孙子已经加冠成人,应该以成人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接着,作者给孙子取名为榘,字以方叟,告诫他名字的意义,让他敬听受教。 在诗中,作者强调了规矩、法度的重要性。榘是方正的意思,是成为法度器皿的象征。天下所有的方法,都不能超越这个原则。在人事方面,这个原则是不变的真理。这个原则源于人的本性,是一体的。它分散在各种事物中,各有其止。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万殊而一揆,精确而完整地执行。 诗中还强调了圣人和贤者的榜样作用。他们应该遵循中庸之道,行事稳健,为人处世恰到好处。学者应该向圣贤学习,在学问上也必须遵循这个原则。最后,作者强调了选择要精明,执著要坚实的重要性,认为孙子应该自己确定方法,而不是从外界获得。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孙子的期望和教诲,希望孙子能够遵循中庸之道,成为有法度、有原则的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和坚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子尔定孙,来前吾语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尔名以榘,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榘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於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緻。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关键词解释

  • 诸事

    读音:zhū shì

    繁体字:諸事

    意思:(诸事,诸事)

     1.各样事情。
      ▶《史记•李斯列传》:“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
     

  • 各各

    读音:gè gè

    繁体字:各各

    英语:each; every

    意思:
     1.各自。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唐·元稹《出门行》

  • 有所

    读音:拼音:yǒu suǒ 五笔:dern

    有所的解释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事物

    读音:shì wù

    繁体字:事物

    短语:东西

    英语:thing

    意思:
     1.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尹文子•大道上》:“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

  • 所止

    读音:suǒ zhǐ

    繁体字:所止

    意思:
     1.所居之地。
      ▶《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太平广记》卷二六五引唐·丁用晦《芝田录》:“又问弟知白员外所止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