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凌虚台》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

意思:九层平可以上,一经曲能通。

出自作者[宋]郭印的《凌虚台》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中国古代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高台收晚照,远思浩无穷。”:这句诗描绘了高高的台榭在傍晚时分的景象,晚照映照着台榭,引发了诗人无尽的遐想和思绪。这句诗的描绘非常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傍晚时分的宁静和深远。 2. “竹里清飚泛,山高翠霭蒙。”:这句诗描绘了竹林里的清风吹拂,山峰高耸,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的“竹里”和“山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的壮丽和深远。同时,“清飚泛”和“翠霭蒙”又给人一种清新、幽静的感觉。 3.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这句诗描绘了高台的阶梯平直可上,小径弯曲能到达的景象。这里的“九层”和“一径”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高台的陡峭和路径的曲折。同时,“平可上”和“曲能通”又给人一种探索和挑战的感觉。 4. “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台名称的看法。他认为高台的名称过于夸大,与实际不符。这里使用了“凌虚字”这个词语,暗示了高台的雄伟和高耸入云的特点。而“名浮”则表达了诗人对名称与实际不符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名实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台收晚照,远思浩无穷。
竹里清飚泛,山高翠霭蒙。
九层平可上,一径曲能通。
谁揭凌虚字,名浮亦未公。

关键词解释

  • 九层

    读音:jiǔ céng

    繁体字:九層

    意思:(九层,九层)
    九重,九级。亦用以喻极高。
      ▶《老子》:“九层之臺,起于纍土。”
      ▶唐·戴叔伦《酬赠张众甫》诗:“迢遥千里道,依倚九层臺。”
      ▶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