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幕次闲吟》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意思:懒求郡印缘什么事,曾任职西垣侍从大臣。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幕次闲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六里山中谪宦身,归来无路掌丝纶。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是作者在被贬谪的六里山中的生活写照,表达了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首联“六里山中谪宦身,归来无路掌丝纶。”直接点明作者的身份和仕途的坎坷。作者在六里山中担任谪宦,虽然看似闲适,但实际上是被贬谪的无奈和苦闷。而“归来无路”则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和无望,同时也暗示了官场的复杂和艰难。 颔联“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在山中,作者看不到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官吏,只能和白发亲人在堂上交谈。这种孤独和无奈,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凉。 颈联“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描写了作者的生活状况。作者在山中只能以茶作俸,这让人感到生活的艰难。而雨多还怯桂为薪,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无奈。 最后,“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不满和无奈。作者懒求郡印,暗示了对官场的失望和对仕途的厌倦。而曾忝西垣侍从臣,则表达了作者曾经在朝廷担任侍从臣的美好回忆。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悲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不满和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六里山中谪宦身,归来无路掌丝纶。
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西垣

    读音:xī yuán

    繁体字:西垣

    意思:
     1.犹西城。
      ▶《南史•齐纪上•高帝》:“帝方解衣高卧,以安众心,乃索白虎幡,登西垣。”
     
     2.唐·宋时中书省的别称。因设于宫中西掖,故称。

  • 侍从

    读音:shì cóng

    繁体字:侍從

    短语:扈从 侍者

    英语:livery

    意思:(侍从,侍从)

     1.随侍帝王或尊长左右。
      ▶《汉书•史丹传》:

  • 缘何

    读音:yuán hé

    繁体字:緣何

    英语:why

    意思:(缘何,缘何)
    因何;为何。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王粧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宋·梅尧臣《郭之美忽

  • 从臣

    读音:cóng chén

    繁体字:從臣

    意思:(从臣,从臣)
    随从之臣下;侍从之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唐·宋之问《松山岭应制》诗:“尘销清跸路,云溼从臣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