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岣嵝山》 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意思:蝌蚪拳身薤倒披,萧鸾飘凤泊拿老虎螭。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岣嵝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碑的赞美诗,赞美了古代的伟大人物大禹的碑文。 首先,诗中描述了碑文的形状和颜色。作者形容碑文上的字是青色的,石质是红色的,形状奇特。这种描述不仅让读者对碑文产生了直观的印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敬仰之情。 接着,诗中提到了碑文上的字形奇特,像蝌蚪、薤叶一样弯曲,鸾鸟和凤凰在飞舞,老虎和螭龙在挣扎。这些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碑文的形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然后,诗中提到碑文的重要性被隐藏起来,只有少数人能够看到。这让读者对大禹的事迹产生了神秘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中描述了作者对碑文的感叹和悲伤。作者认为这样的碑文很难找到,只有那些有缘分的人才能看到。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古代伟大人物大禹的诗篇,通过描述碑文的形状、颜色和字形,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怀念和惋惜之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事严迹秘鬼莫窥,道人独上偶见之,我来咨嗟涕涟洏。
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鸾飘凤泊

    引用解释

    1.比喻书法笔势之妙。 唐 韩愈 《岣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飘凤泊拏虎螭。” 宋 杨万里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诗:“独遗无邪四个字,鸞飘凤泊蟠银钩。”

    2.比喻飘泊无定所或夫妻、情侣离散天各一方。 清 王士禛 《游摄山记》:“鸞飘凤泊,想见 岣嶁 石廪之奇。” 清 钱泳 《履园丛话·

  • 科斗

    读音:kē dòu

    繁体字:科鬥

    意思:
     1.蝌蚪。蛙或蟾蜍的幼体。
      ▶《庄子•秋水》:“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陆德明释文:“科斗,虾蟆子也。”
      ▶唐·韩愈《峡石西泉》诗:“闻说

  • 虎螭

    读音:hǔ chī

    繁体字:虎螭

    意思:虎与龙。比喻勇勐威武。
      ▶《文选•班固<典引>》:“虎螭其师,革灭天邑。”
      ▶吕延济注:“螭,龙也。言其兵勐如虎,威如龙也。”
      ▶清·梅曾亮《朝议大夫臺湾知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