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纪事二十四首》 鸾飘凤泊总无家,惭愧西风两鬓华。

鸾飘凤泊总无家,惭愧西风两鬓华。

意思:萧鸾飘凤在总没有家,惭愧西风两鬓华。

出自作者[清]梁启超的《纪事二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一位漂泊无依的友人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共同经历的感慨。 首句“鸾飘凤泊总无家”,以鸾鸟和凤凰的飘泊无依来比喻友人的生活状态,形象地描绘出友人的孤独和无助。这里使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诗句具有深远的含义。 “惭愧西风两鬓华”一句,作者用西风和两鬓白发来形容友人的衰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万里海槎一知已,应无遗恨到天涯”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作者相信,即使他们身处天涯海角,这份友情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同情和理解,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有对友情的赞美和珍视。它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鸾飘凤泊总无家,惭愧西风两鬓华。
万里海槎一知已,应无遗恨到天涯。
作者介绍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关键词解释

  • 无家

    读音:wú jiā

    繁体字:無家

    意思:(无家,无家)

     1.没有妻室。
      ▶《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朱熹集传:“家,谓以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
      ▶《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

  • 鸾飘凤泊

    引用解释

    1.比喻书法笔势之妙。 唐 韩愈 《岣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飘凤泊拏虎螭。” 宋 杨万里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诗:“独遗无邪四个字,鸞飘凤泊蟠银钩。”

    2.比喻飘泊无定所或夫妻、情侣离散天各一方。 清 王士禛 《游摄山记》:“鸞飘凤泊,想见 岣嶁 石廪之奇。” 清 钱泳 《履园丛话·

  • 鬓华

    读音:bìn huá

    繁体字:鬢華

    意思:(鬓华,鬓华)
    花白的鬓髮。
      ▶宋·欧阳修《采桑子》词:“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是当年醉里声。”
      ▶元·揭傒斯《和族子节京城客思》:“岁月日夜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