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盈上人》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意思:山寺的和尚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习俗来什么时候。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别盈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山僧和俗士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永恒的哲理思考。 首句“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巧妙地通过“山僧”和“俗士”的对比,描绘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和态度。山僧对山的热爱,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山中游走,享受着山中的宁静和美丽;而俗士却被世俗的琐事牵绊,无法抽出时间来到山中,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山僧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也揭示了俗士无法摆脱世俗困扰的无奈。 第二句“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理思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深感慨。在登上祝融峰,回望来路时,他意识到,这一回首,即是与熟悉的山水、朋友们的永别。这不仅是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哀叹,更是对人生无常、一切皆变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山僧和俗士的对比为引子,以祝融峰的回首为引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永恒的深深思考。它提醒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把握住每一个现在,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像山僧一样,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被世俗困扰所牵绊。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
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无期

    读音:wú qī

    繁体字:無期

    意思:(无期,无期)

     1.无穷尽;无限度。
      ▶《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俞樾《群经平议•毛诗三》:“《诗》中言‘无期’者,如《南山有臺》

  • 何时

    读音:hé shí

    繁体字:何時

    英语:when

    意思:(何时,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楚辞•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唐·韩愈《赠别元十

  • 山僧

    读音:shān sēng

    繁体字:山僧

    意思: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庾信《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刘长卿《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