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月夜怀故人》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意思:梧桐疏影老,蟋蟀混乱声秋。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月夜怀故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寂静的庭院、疏落的梧桐、秋虫的鸣叫以及旧情的追忆,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思和孤独感。 首句“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描绘了一个月光明亮的秋夜,庭院里的藓痕清晰可见,诗人吟诗的声音更显幽静。这句诗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寂静、清幽的秋夜场景,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定下了基础。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梧桐疏影横斜,蟋蟀乱声此起彼伏,这是对前一句“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的延续和补充,更深入地表现了秋夜的寂静和冷清。 “旧情何极,空江思欲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之情,这种情感无边无际,如同空江中的思绪,想要倾泻而出。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询问故人如今身在何处,自己只能坐立不安,深深的愁绪让我独自凝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冷清,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思和孤独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与景色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孤独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疏影

    读音:shū yǐng

    繁体字:疏影

    英语:space Shadows

    意思:
     1.疏朗的影子。
      ▶唐·杜牧《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林逋《山园

  • 蟋蟀

    读音:xī shuài

    繁体字:蟋蟀

    英语:cricket

    意思:亦作“螅蟀”。
     
     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

  • 梧桐

    读音:wú tóng

    繁体字:梧桐

    英语:(n) wutong tree (fermiana platanifolia), a lightweight and strong wood often used for musical instu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