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雨夜似清溪》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意思:秋声连蟋蟀,冷脸上梧桐。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雨夜似清溪》

全文赏析

这首诗《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色,表达诗人孤独思乡之情的诗。 首联“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通过描绘安静的庭院中疏落的雨声,以及高大的树林接纳轻柔的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雨声和风声在这里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他通过听觉来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 颔联“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诗人进一步描绘秋天的景象,蟋蟀的叫声和寒色上梧桐的景象,将秋天的萧瑟和寒冷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联将视觉、听觉和感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和生动。 颈联“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诗人将自己在孤灯下短榻上独坐的形象展现出来,同时又听到了清脆的笳声在万井中回荡。这一联通过描绘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声音,进一步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尾联“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作为天涯未归客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他在这个秋夜想起了江东。这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诗人情感的升华,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真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等多角度的描绘,将秋夜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秋声

    读音:qiū shēng

    繁体字:秋聲

    英语:autumn sound

    意思:(秋声,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 寒色

    读音:hán sè

    繁体字:寒色

    英语:coldcolours

    意思:
     1.感到寒冷时的气色。
      ▶《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骞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

  • 蟋蟀

    读音:xī shuài

    繁体字:蟋蟀

    英语:cricket

    意思:亦作“螅蟀”。
     
     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

  • 梧桐

    读音:wú tóng

    繁体字:梧桐

    英语:(n) wutong tree (fermiana platanifolia), a lightweight and strong wood often used for musical instu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