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秋声早,银河夜色深。
意思:蟋蟀秋声早,银河夜色深。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夜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每见青桐落,常虞白发侵》是一首描绘人生衰老之感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
首联“每见青桐落,常虞白发侵。”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恐惧。青桐,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树种,象征着青春和活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蓬勃的青桐也会逐渐凋零,落下叶子,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衰退。而诗人的白发,则直接代表了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衰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过程的无助感和无奈情绪。
“伤心惟片月,不睡更清砧。”颔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悲伤情绪。片月,即一轮明月,象征着孤独和寂寥。诗人独自面对清砧(捣衣用的石砧),暗示着孤独的夜晚和无助的心情。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无助的深深感受。
颈联“蟋蟀秋声早,银河夜色深。”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和夜晚的静谧,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悲伤情绪。蟋蟀的秋声提醒诗人季节的变换,而银河的夜色则增添了夜晚的静谧。这种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诗人的情绪,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过程和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
“崎岖无限意,萧索一长吟。”尾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崎岖,象征着人生的坎坷和困难,而长吟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青桐、月光、蟋蟀、银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过程的无助感和无奈情绪,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