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就日馆》 虽远长安初见日,渐亲冀北已瞻云。

虽远长安初见日,渐亲冀北已瞻云。

意思:虽然远离长安初见日,逐渐亲近冀北已瞻说。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就日馆》

全文赏析

这首诗《高原春霁荡妖氛,使馹重来路始分》是一首描绘春天高原美景和驱散邪恶势力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联“高原春霁荡妖氛,使馹重来路始分。”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驱散邪恶势力的过程。诗人通过“春霁”和“使馹重来”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驱散邪恶势力的喜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而“路始分”则表达了重新开始、重新出发的意义,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颔联“虽远长安初见日,渐亲冀北已瞻云。”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诗人虽然远离长安,但初见日出的喜悦和逐渐接近冀北的希望让他感到欣慰。这里,“长安”象征着政治中心,“冀北”则暗示着诗人所向往的地方。 颈联“东风未破胡天冻,芳草应连紫陌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用“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用“未破”表达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而“芳草”则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用“紫陌”和“薰”来形容春天的生机和美丽。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尾联“早晚旅魂还旧斡,晨钟一到玉关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决心。诗人用“旅魂”来比喻自己的追求和信念,用“旧斡”来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而“晨钟一到玉关闻”则表达了希望和信仰的力量,也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它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驱散邪恶势力的过程,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决心。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信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原春霁荡妖氛,使馹重来路始分。
虽远长安初见日,渐亲冀北已瞻云。
东风未破胡天冻,芳草应连紫陌薰。
早晚旅魂还旧斡,晨钟一到玉关闻。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冀北

    读音:jì běi

    繁体字:冀北

    英语:northern Hebei

    意思:
     1.《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南齐书•王融传》:“秦西冀北,实多骏骥。”因以谓良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初见

    读音:chū jiàn

    繁体字:初見

    意思:(初见,初见)
    初次见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元皇初见贺司空,言及吴时事。”
      ▶宋·文同《送通判喻郎中》诗之二:“群居五百日,日日如初见

  • 日渐

    读音:rì jiàn

    繁体字:日漸

    意思:(日渐,日渐)

     1.每天渐进。
      ▶《庄子•人间世》:“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成玄英疏:“日将渐积之德,尚不能成,况乎鸿范圣明,如何可望也!”北魏·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