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晚客鸡鸣寺》 楼台寒入三山色,砧杵秋高万户声。

楼台寒入三山色,砧杵秋高万户声。

意思:楼台寒入三山颜色,捣衣石杵秋高万户声。

出自作者[明]顾大猷的《秋晚客鸡鸣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古寺中游览的情景,以及他在此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禅意和心境。 首句“古寺崔嵬俯帝城”,以古寺为中心,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崔嵬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用来形容古寺的气势。俯帝城则表明古寺位于高处,俯瞰整个帝都。这里的古寺象征着禅宗的精神圣地,而帝城则代表着繁华的世俗世界。 第二句“攀跻渐觉旅愁轻”,诗人通过攀登古寺的过程,逐渐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忧愁被减轻。这里的攀跻不仅是身体上的行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诗人在攀登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心灵得到了净化。 第三句“楼台寒入三山色,砧杵秋高万户声”,诗人描绘了古寺周围的景色和声音。楼台、三山、砧杵、秋高、万户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景色和声音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禅宗境界的象征。 第四句“向夕张琴依竹坐,有时待月伴僧行”,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古寺中与僧人共度时光的情景。张琴依竹坐,意味着诗人在这里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待月伴僧行,则表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最后一句“从来禅室多心赏,几席无尘梦亦清”,诗人总结自己在古寺中所体验到的禅意。禅室多心赏,意味着禅师们在这里领悟到了禅宗的真谛;几席无尘梦亦清,则表现了诗人在古寺中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梦境也变得清澈。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禅宗境界中所体验到的心灵净化和超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寺崔嵬俯帝城,攀跻渐觉旅愁轻。
楼台寒入三山色,砧杵秋高万户声。
向夕张琴依竹坐,有时待月伴僧行。
从来禅室多心赏,几席无尘梦亦清。

关键词解释

  • 砧杵

    读音:zhēn chǔ

    繁体字:砧杵

    英语:anvil and pestle

    意思:亦作“碪杵”。
     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南朝·宋·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诗:“砧杵夜不发,高门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楼台

    读音:lóu tái

    繁体字:樓檯

    英语:stand (up)

    反义词: 庐舍

    解释: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三山

    读音:sān shān

    繁体字:三山

    英语:Tam Son

    意思: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