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经行三首》 辩士祠边半岭松,不容凡木乱江风。

辩士祠边半岭松,不容凡木乱江风。

意思:辩士祠边半岭松,不允许用木乱江南风。

出自作者[宋]薛绍彭的《经行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辩士祠边的一片半岭松树,它们坚韧挺拔,不畏风雨,成为了江风的引导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和对十八公的敬仰之情。 首句“辩士祠边半岭松”,直接点明诗中描绘的对象——辩士祠边的半岭松树。这里,“辩士”指的是古代善于辩论、游说的人,他们常常在祠堂中祭祀,因此此处以“辩士祠”代指。而“半岭松”则是对松树的形象描绘,它们生长在山岭的半腰上,挺拔坚韧,成为了山岭的标志。 “不容凡木乱江风”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品质。松树坚韧挺拔,不畏风雨,成为了江风的引导者,使得其他的树木无法与之争风,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筇枝拄到峰头阁”一句,描绘了诗人拄着竹杖到达峰头阁的情景。这里,“筇枝”指的是竹杖,“峰头阁”则是诗人到达山顶的标志性建筑。这一句为读者展现了诗人的游历过程,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天籁都归十八公”一句,将十八公与天籁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十八公的敬仰之情。这里,“天籁”指的是自然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而“都归十八公”则表达了十八公在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它引导着自然的声音,成为了大自然的守护者。 整首诗通过对半岭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和对自然守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游历过程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辩士祠边半岭松,不容凡木乱江风。
筇枝拄到峰头阁,天籁都归十八公。

关键词解释

  • 凡木

    读音:fán mù

    繁体字:凡木

    意思:平凡的花木。
      ▶唐·韩愈《芍药歌》:“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
      ▶唐·刘禹锡《华山歌》:“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託。”
      ▶宋·陆游《张园海棠》诗:“池

  • 辩士

    读音:biàn shì

    繁体字:辯士

    英语:orator; sophist; eloquent person

    意思:(辩士,辩士)
    能言善辩之士,游说之士。
      ▶《管子•禁藏》:“阴内辩

  • 半岭

    读音:bàn lǐng

    繁体字:半嶺

    意思:(半岭,半岭)
    半山腰。
      ▶《晋书•阮籍传》:“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巖谷,乃登之啸也。”
      ▶唐·杜甫《雨》诗:“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