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久不见竹堂篇辄以湘窣索之两诗继至因用其韵》 肯为莼羹下犀箸,聊凭催促好诗来。

肯为莼羹下犀箸,聊凭催促好诗来。

意思:肯为菜汤下犀角筷子,姑且凭催促喜欢诗来。

出自作者[宋]袁燮的《久不见竹堂篇辄以湘窣索之两诗继至因用其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和欢庆,通过描绘壶中老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喜爱。 首句“壶中老子兴不浅,丰颊樽前胜玉梅”,将壶中老者比作“老子”或“老神仙”,形象生动,富有神秘色彩。他兴致高昂,容光焕发,如同樽前的胜过玉梅的花朵一样美丽。这种比喻既表达了对老者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肯为莼羹下犀箸,聊凭催促好诗来”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壶中老者的敬仰和喜爱。他愿意品尝莼羹,这是一种美味佳肴,暗示老者具有高尚的品味和优雅的生活方式。同时,他愿意催促好诗来,表明他喜欢文学艺术,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壶中老者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壶中老子兴不浅,丰颊樽前胜玉梅。
肯为莼羹下犀箸,聊凭催促好诗来。

关键词解释

  • 催促

    读音:cuī cù

    繁体字:催促

    短语:催 促

    英语:urge

    意思:促使赶快行动;推动从速去做。
      ▶《后汉书•杨伦传》:“出为常山王傅,病不之官,诏书敕司隶催促发

  • 莼羹

    读音:chún gēng

    繁体字:蒓羹

    意思:(莼羹,莼羹)
    用莼菜烹制的羹。
      ▶《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莼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