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眼有黑花戏书自遣》 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

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

意思: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睡人家。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眼有黑花戏书自遣》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扬州一遇芍药时,夜饮不觉生朝霞。》是一首对牡丹和芍药盛开之美的赞颂,对花下欢聚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年华老去、花容凋谢的感伤。 首句“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描绘了洛阳牡丹盛开的景象,诗人陶醉在花海之中,常常在花下睡着了,表现出他对牡丹的深深喜爱。 “扬州一遇芍药时,夜饮不觉生朝霞。”诗人又提到扬州的芍药,这可能是在回忆他与朋友在芍药盛开的季节里,夜以继日的饮酒赏花的欢乐。这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扬州的美好回忆。 “天下名花惟有此,樽前乐事更无加。”诗人认为天下的名花只有牡丹和芍药,在酒樽前欣赏这些花儿的美丽,更是一件乐事。这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如今白首春风里,病眼何须厌黑花。”最后两句,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虽然春风依旧,但花容凋谢,有眼疾的我看牡丹也觉得不如从前美丽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牡丹和芍药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年华老去、花容凋谢的感伤。诗中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洛阳三见牡丹月,春醉往往眠人家。
扬州一遇芍药时,夜饮不觉生朝霞。
天下名花惟有此,樽前乐事更无加。
如今白首春风里,病眼何须厌黑花。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牡丹

    读音:mǔ dān

    繁体字:牡丹

    短语:牡丹花 国色天香

    英语:peony

    意思:着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

  • 往往

    读音:wǎng wǎng

    繁体字:往往

    短语:反复 数 勤 高频 三番五次 迭 亟 屡次三番 频 累 屡屡 屡次 屡 多次 再三 累累

    英语:often

  • 人家

    读音:rén jiā

    繁体字:人家

    英语:other people

    意思:
     1.他人之家。
      ▶《国语•晋语二》:“里克曰:‘弒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韦昭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