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蔡邕》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意思:琴遇到知音才可调,我不是善于听也是徒劳。

出自作者[宋]徐钧的《蔡邕》

全文赏析

这首诗《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是一首表达音乐、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的诗。它强调了知音的重要性,对善听者的期待,以及对选择不同道路的道德思考。 首先,“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这两句诗描绘了音乐的交流和共鸣。琴,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只有遇到懂得欣赏和理解的知音,琴声才能被正确地理解和欣赏,达到真正的共鸣。如果遇到的不是善听者,那么琴声就可能被误解或浪费。这反映了诗人对理解和欣赏的重视,以及对人际关系中沟通与理解的期待。 “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这两句诗则转向了道德和选择的思考。如果早知道应聘会带来祸患,那么选择以节操高洁而死,可能比屈从于不义而死更有尊严。这里表达了对道德标准和原则的坚守,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知音的期待,对善听的赞赏,以及对道德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理解和欣赏的重要性;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原则,珍视生命价值。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早知应聘终罹祸,罪死何如节死高。

关键词解释

  • 徒劳

    读音:tú láo

    繁体字:徒勞

    短语:纸上谈兵 枉费 干 白搭 白 徒劳无益 贼去关门 海底捞月 一事无成 虚 瞎 望梅止渴 隔靴搔痒 画饼充饥 水中捞月 徒劳无功 徒 扬汤止沸 乏 缘木求鱼 问道于盲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