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古十首》 焚书火咸阳,斯言信非假。

焚书火咸阳,斯言信非假。

意思:烧书火咸阳,这句话真是假。

出自作者[宋]胡仲弓的《感古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商鞅徙木立信,赵高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为引子,对那些欺世伪诈之徒,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商君金徙木,赵高鹿为马”这两句诗是对典故的直接引用,形象地描绘了商鞅徙木立信,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寓意那些只顾形式上的承诺,却不顾实质内容的行为。 “徒欲取民信,疑心随解瓦”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欺世伪诈之徒的本质。他们表面上承诺取信于民,实际上却毫无诚意,最终导致信任的破裂。这种行为不仅自欺欺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罔民适自欺,何以刑天下”是对欺世伪诈之徒的批判,他们以欺骗的手段对待百姓,却期望得到天下的尊重和刑罚。这种行为显然是错误的,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维已灭亡,命脉存已寡”是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感叹。在四维(礼、义、廉、耻)丧失的情况下,社会风气必然会变得恶劣,人们的道德观念也会变得淡薄。这种情况下的社会,就像失去了命脉一样,难以持续发展。 “焚书火咸阳,斯言信非假”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批判。这句诗表明,秦始皇的行为虽然一时震慑了天下,但这种暴政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这句诗也暗示了伪诈之徒的本质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相似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解读,对欺世伪诈之徒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诚信,尊重道德,反对伪诈之徒的行为。同时,它也警示我们要关注社会道德沦丧的问题,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商君金徙木,赵高鹿为马。
徒欲取民信,疑心随解瓦。
罔民适自欺,何以刑天下。
四维已灭亡,命脉存已寡。
焚书火咸阳,斯言信非假。

关键词解释

  • 咸阳

    读音:xián yáng

    繁体字:鹹陽

    英语:Xianyang

    意思:(咸阳,咸阳)
    指秦桧。
      ▶《战国策•秦策四》载,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

  • 焚书

    读音:fén shū

    繁体字:焚書

    英语:burn books

    意思:(焚书,焚书)

     1.烧毁书籍。多指秦之焚书。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

  • 言信

    读音:yán xìn

    繁体字:言信

    意思:说到必做到的信用。
      ▶三国·魏·钟会《成侯命妇传》:“虽接鄙贱,必以言信。”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百姓小人,重财轻义,不能深达事体,但见不给其赏,便以为朝廷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