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晦公见寄七律》 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

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

意思: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

出自作者[近代]苏曼殊的《读晦公见寄七律》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伤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对生活的坚韧和重生的希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收拾禅心侍镜台”中,诗人通过“禅心”与“镜台”两个意象,表现了对过去经历的内省和反思,也暗示着准备面对未来的决心。这里,“禅心”指的是宁静、内省的心态,“侍镜台”则象征着对真实面目的审视和自我整理。 第二句“沾泥残絮有沉哀”,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悲伤的情感。 “沾泥残絮”这个意象,暗示了经历了挫折和痛苦之后,内心世界的沉重和哀伤。 第三句“湘弦洒遍胭脂泪”,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湘弦”指的是琴弦, “胭脂泪”则形象地描绘了泪水红润如胭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深深哀痛。 最后一句“香火重生劫后灰”,则展现了诗人在悲伤中寻找到的希望和力量。“香火重生”这个意象,暗示了经历痛苦挫折后的新生和重生,“劫后灰”则形象地描绘了经历灾难后的残迹。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悲伤、哀悼、重生等主题的深度思考和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经历了从悲伤哀痛到重生希望的转变,表现出对生活的坚韧和勇气。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哀。
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
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关键词解释

  • 湘弦

    读音:xiāng xián

    繁体字:湘弦

    意思:(参见湘絃)
    亦作“湘絃”。
     即湘瑟。
      ▶唐·韩愈《送灵师》诗:“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
      ▶唐·孟郊《湘弦怨》诗:“湘絃少知意,孤响空踟蹰。

  • 胭脂

    读音:yān zhī

    繁体字:胭脂

    短语:痱子粉 雪花膏 粉扑

    英语:rouge

    意思: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艷的红色。
     

  • 生劫

    读音:shēng jié

    繁体字:生劫

    意思:
     1.挟持。
      ▶《史记•刺客列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倨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犹强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