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汝书院落成诸公有诗用韵》 议论高虚终害道,圣贤平实不争名。

议论高虚终害道,圣贤平实不争名。

意思:讨论高虚最终害道,圣贤平实不争名。

出自作者[宋]艾性夫的《临汝书院落成诸公有诗用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鱼跃鸢飞喜落成,鹅湖鹿洞共峥嵘》是一首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探索,对孔孟之道和周程思想的独特理解,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首联“鱼跃鸢飞喜落成,鹅湖鹿洞共峥嵘”,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人生的起伏跌宕,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鱼跃鸢飞,寓意着人生的起落沉浮,而喜落成,则表达了对生活成就的欢喜和期待。鹅湖鹿洞,象征着学问的追求和道德的修养,共峥嵘则表达了对共同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热烈期待。 颔联“世无孔孟乾坤熄,学到周程日月明”,诗人对孔孟之道和周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世无孔孟,意味着社会失去了道德的指引,乾坤熄,则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而学到周程,则表达了对儒家思想中周敦颐和程颢、程颐的学说的深深敬仰,日月明,则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坚定信念。 接下来的几联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阐述。“议论高虚终害道,圣贤平实不争名”,这两句诗强调了道德和学问的重要性,议论高虚,意味着只追求虚名而不注重实际,终害道,则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判。而圣贤平实,则表达了对道德和学问的追求,不争名,则是这种追求的具体表现。光风霁月元无迹,分付庭前草自生,则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光风霁月,象征着自然和社会的美好,元无迹,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无需刻意追求的理解,分付庭前草自生,则是这种理解的具象化,庭前草自生,意味着让事物按照其自然发展,无需过多干预。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探索和对孔孟之道、周程思想的独特理解,表达了诗人对真理、道德、学问和自然的深深敬仰和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哲理深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鱼跃鸢飞喜落成,鹅湖鹿洞共峥嵘。
世无孔孟乾坤熄,学到周程日月明。
议论高虚终害道,圣贤平实不争名。
光风霁月元无迹,分付庭前草自生。

关键词解释

  • 平实

    读音:píng shí

    繁体字:平實

    英语:plain; simple

    意思:(平实,平实)

     1.平坦严实。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羑里城》:“相州·汤阴县北,周回可三百

  • 圣贤

    读音:shèng xián

    繁体字:聖賢

    短语:完人 先知 圣 贤 哲

    英语:oracle

    意思:(圣贤,圣贤)

     1.圣人和贤人的合称。亦泛称道德才智

  • 不争

    读音:bù zhēng

    繁体字:不爭

    英语:out of question

    意思:
     补义条目
    1.不仅;不只是。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大人,不争小人一箇受苦,上辈古人

  • 议论

    读音:yì lùn

    繁体字:議論

    英语:discussion

    意思:(议论,议论)

     1.谓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亦指非议,批评。
      ▶《史记•货殖列传》:“临淄亦海

  • 高虚

    读音:gāo xū

    繁体字:高虛

    意思:(高虚,高虚)
    谓徒拥高位而不干实事。
      ▶《后汉书•郎顗传》:“‘节彼南山’,咏自《周诗》;‘股肱良哉’,着于《虞典》。而今之在位,竞託高虚。纳累钟之奉,忘天下之忧。”

  • 争名

    读音:zhēng míng

    繁体字:爭名

    意思:(争名,争名)
    争名望或争名誉。
      ▶《荀子•富国》:“布衣紃屦之士诚是,则虽在穷阎漏屋,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
      ▶王先谦集解:“王公不能与之争名,言名过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