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意思: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落帽台边菊半黄》,它是一首描绘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望远,感慨万千的诗。通过对落帽台菊花半黄的描绘,以及与桓宣武的会面,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和对帝乡的思念。
首句“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直接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景象。落帽台是重阳节登高的地方,菊花半黄,意味着秋意已浓,时光流转。诗人以景起兴,表达了重阳节的悲凉感。行人惆怅对重阳,这里的“行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指所有在外游子,他们面对秋天的来临,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思乡之情。
第二句“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帝乡的向往。诗人见到桓宣武在荆州,可能是在寻求机会或是为了事业发展,而这个机会也可能与帝乡有关。但是这个机会的到来,却是在悲秋的季节,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帝乡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理想的所在,但同时也代表着故乡。
整首诗以秋景起兴,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凉感和对帝乡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