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宿硖石寺下》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意思:河岸佛塔半倚天,山寺的和尚应该已经离开尘世缘。

出自作者[宋]赵抃的《和宿硖石寺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充满禅意的诗,通过描绘一个静谧的江边夜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句“淮岸浮屠半倚天”描绘了淮河岸边高耸入云的佛塔,给人一种庄重、神圣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心胸。 次句“山僧应已离尘缘”则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僧侣已经超脱世俗纷扰,静心修行的赞美。这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第三句“松关暮锁无人迹”描绘了夜幕降临,松林关口紧闭,无人踪迹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超脱的氛围。 最后一句“惟放钟声入画船”非常生动,将钟声传入画船的景象呈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宁静、超脱的美。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展现出一种优美、庄重的艺术风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
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作者介绍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

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

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关键词解释

  • 离尘

    读音:lí chén

    繁体字:離塵

    意思:(离尘,离尘)

     1.犹出家。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今既已看破,便可离尘办道。”
     
     2.死亡的婉词。
      ▶清·闰湘《

  • 浮屠

    读音:fú tú

    繁体字:浮屠

    英语:stupa; pagoda

    意思:亦作“浮图”。
     
     1.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
      ▶《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

  • 倚天

    读音:yǐ tiān

    繁体字:倚天

    英语:E-TEN Corp

    意思:靠着天。形容极高。
      ▶唐·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终南晓望蹋龙尾,倚天更觉青巉巉。”
      ▶宋·韩

  • 天山

    读音:tiān shān

    繁体字:天山

    英语:Tianshan Mountains

    意思:
     1.山名。
      (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
      ▶北魏·太延四

  • 尘缘

    读音:chén yuán

    繁体字:塵緣

    英语:bonds of this world; carnal thoughts

    意思:(尘缘,尘缘)
    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
      ▶唐·韦应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