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大丛林卓小庵,岂知捷径在终南。
意思:辞去大丛林董卓小庵,怎么知道捷径在终南山。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用厚后弟强甫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追求的赞美。
首句“辞大丛林卓小庵,岂知捷径在终南。”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物质享受的否定,认为真正的捷径是在内心深处,而不是外在的世界。这里的“大丛林”和“小庵”可以理解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象征,而“捷径”则是指通向真理和智慧的道路。
“狂歌不晓花十八,饿死休贪芧四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认为即使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不能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这里的“花十八”和“芧四三”可以理解为物质诱惑的象征,而“狂歌”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汉有子云尤苦思,晋惟逸少不清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赞美,认为在汉代,扬雄的苦思冥想是值得赞美的,而在晋代,王羲之的清谈也是值得尊重的。这里的“子云”和“逸少”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追求和思考方式在诗人的眼中是值得尊重和赞美的。
最后,“君看尼父生知者,问了苌弘又问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和老子等人的赞美,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生而知之者,他们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这里的“尼父”指的是孔子,“苌弘”和“聃”则是指老子,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道路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捷径是在内心深处,而不是外在的世界;物质追求应该淡泊,而精神追求则是值得赞美和尊重的。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孔子和老子等人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生而知之者,值得学习和借鉴。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