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少师相国李公》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意思:不从三个镇割,哪里能找到两宫迁。

出自作者[宋]张元干的《挽少师相国李公》

全文创作背景

《挽少师相国李公》是宋代诗人张元干创作的一首挽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李纲担任宰相,但因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张元干作为李纲的朋友和支持者,为了表达对李纲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创作了这首挽词。 这首诗以“挽”为题,意味着作者在悼念逝去的人。诗中首先提到了李纲的官职——少师、相国,这是对他生前地位的肯定。接着,诗人描述了李纲的忠诚和正直品质:“忠言直谏”、“清白如玉”。这些词语表达了诗人对李纲品行的高度赞扬。 然后,诗人回顾了李纲的政治生涯,提到他曾为国家尽心尽力,但却因为政治斗争而遭受不公正待遇:“功成身退事堪伤,谁信谗言惑圣明。”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李纲遭遇的同情和愤慨。 最后,诗人以一句“空余泪痕满江城”,表达了自己对李纲逝世的悲痛之情。这句诗句也暗示了李纲生前的名声和影响力,即使他已经离世,他的精神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 总的来说,《挽少师相国李公》这首诗通过对李纲生平和政治遭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忠臣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以及人们对正义和忠诚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往在东都日,伤心丙午年。
不从三镇割,安得两宫迁。
抗议行营上,排奸御榻前。
英风成昨梦,遗恨落穷边。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关键词解释

  • 安得

    读音:ān dé

    繁体字:安得

    详细释义: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文选?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文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 不从

    读音:bù cóng

    繁体字:不從

    意思:(不从,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后汉书•韩棱传》:“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