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阳尘》 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

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

意思:过去过去洛城人,现在做茫茫洛城尘。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洛阳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古伤今,通过对昔日洛城的繁华景象与如今破败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代的怀念。 首句“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今昔对比的震撼。诗人用“茫茫”形容“洛城尘”,寓意着繁华落尽,曾经的辉煌已化为尘土,给人以无限的悲凉之感。 “我闻富有石季伦,楼台五色干星辰。乐如天乐日夜闻,锦姝绣妾何纷纷。”这几句诗描绘了昔日洛城的繁华景象,石季伦是古代著名的富豪,他的楼台五颜六色直冲星辰,天乐日夜响起,锦姝绣妾众多。这些描述都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和怀念。 “真珠帘中,姑射神人。文金线玉,香成暮云。”这几句诗描绘了洛城富豪家的奢华景象,以珍珠帘、姑射神人、文金线玉等意象,表现出富丽堂皇的氛围。 “孙秀若不杀,晋室应更贫。”这句话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评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晋朝因为孙秀之乱而动荡不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无情、好人不得善终的感慨。 “伊水削行路,冢石花磷磷。”这两句诗描绘了洛城破败后的景象,伊水切断了原来的道路,坟墓上的石头长出了花花点点。 “苍茫金谷园,牛羊龁荆榛。飞鸟好羽毛,疑是绿珠身。”最后两句描绘了金谷园的荒芜景象,牛羊在荆棘中觅食,飞鸟羽毛鲜艳,使人疑心是绿珠的身影。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去,而现在只留下荒芜和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洛城昔日繁华与今日破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代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茫茫洛城尘”、“真珠帘中”、“姑射神人”等,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和想象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无情、好人不得善终的感慨,以及对晋朝动荡不安的评论,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时昔时洛城人,今作茫茫洛城尘。
我闻富有石季伦,楼台五色干星辰。
乐如天乐日夜闻,锦姝绣妾何纷纷。
真珠帘中,姑射神人。
文金线玉,香成暮云。
孙秀若不杀,晋室应更贫。
伊水削行路,冢石花磷磷。
苍茫金谷园,牛羊龁荆榛。
飞鸟好羽毛,疑是绿珠身。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 昔时

    读音:xī shí

    繁体字:昔時

    英语:yore

    意思:(昔时,昔时)
    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