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潮阳倅》 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

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

意思:你熟悉提前想消魂处,希望朝廷频频登上海上楼。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赴潮阳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帝州美景的沉醉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公事之余消遣时光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沉醉犹难别帝州”,表现了诗人对帝州美景的深深迷恋,即使已经沉醉其中,仍然难以割舍,想要留下来继续欣赏。这种情感通过“难别”二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舍。 次句“满城春色重淹留”,进一步描绘了帝州的春色美景,满城的花朵盛开,春意盎然,让人流连忘返。而“重淹留”三字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沉醉程度之深,无法自拔。 第三句“公闲预想消魂处”,则表现了诗人在公事之余,对消遣时光的向往。而“预想”二字则表明诗人已经在心中有了打算,打算在空闲时间去寻找让人消魂的地方,以放松身心。 最后一句“望阙频登海上楼”,则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频登”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海上楼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而“望阙”则表现了诗人对帝州城内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帝州美景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展现,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生动,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沉醉犹难别帝州,满城春色重淹留。
公闲预想消魂处,望阙频登海上楼。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消魂

    读音:xiāo hún

    繁体字:消魂

    英语:be overwhelmed with joy

    意思:销魂。灵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
      ▶唐·綦毋潜《送宋秀才》诗:“秋风一送别,江上

  • 预想

    读音:yù xiǎng

    繁体字:預想

    短语:谅 料 虞

    英语:preconceive

    意思:(预想,预想)

     1.预先推想或测定。
      ▶宋·秦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