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和二首》 着老莱衣侔服冕,食于陵粟胜操瓢。

着老莱衣侔服冕,食于陵粟胜操瓢。

意思:在老莱衣服比穿冕服,吃到粮食胜拿瓢陵。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三和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位诗人对圣明的朝代无法提供机会的无奈,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首联“岂有丝毫补圣朝,去来扰扰费麾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在圣明的朝代做出贡献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这句诗使用了“扰扰”和“费麾招”这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颔联“不能履屐供群谢,未暇纶巾拥二乔”,通过使用“履屐”、“群谢”、“纶巾”和“二乔”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过去的悠闲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不满。 颈联“着老莱衣侔服冕,食于陵粟胜操瓢”,通过使用“老莱衣”、“服冕”、“陵粟”和“操瓢”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过去的简朴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尾联“臣之少也犹疏懒,何况头今插素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当前生活的无奈。这句诗使用了“插素标”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和对当前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圣明朝代无法提供机会的无奈和对当前生活的无奈和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岂有丝毫补圣朝,去来扰扰费麾招。
不能履屐供群谢,未暇纶巾拥二乔。
着老莱衣侔服冕,食于陵粟胜操瓢。
臣之少也犹疏懒,何况头今插素标。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老莱衣

    引用解释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

  • 老莱

    读音:lǎo lái

    繁体字:老萊

    意思:(老莱,老莱)
    老莱子的省称。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老莱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
      ▶唐·孟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

  • 莱衣

    读音:lái yī

    繁体字:萊衣

    意思:(莱衣,莱衣)
    相传春秋·楚·老莱子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着五彩衣,为婴儿戏。后因以“莱衣”指小儿穿的五彩衣或小儿的衣服。着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
      ▶南唐·李中《献中书汤

  • 于陵

    读音:yú líng

    繁体字:於陵

    意思:(于陵,于陵)
    地名。借指陈仲子。因居于陵,故称。
      ▶《孟子•滕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聘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