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玉筝红烛艳春罗,惯向高堂听汝歌。

玉筝红烛艳春罗,惯向高堂听汝歌。

意思:玉筝红烛艳春罗,习惯向高堂听你唱歌。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玉筝红烛艳春罗,惯向高堂听汝歌。
今夕相逢为重唱,孤舟江冷月明多。》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通过描绘一幅春罗、玉筝、红烛、高堂等美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感受。 首句“玉筝红烛艳春罗”,诗人以美丽的春罗、艳丽的红烛和玉筝等物品,描绘出一个温馨浪漫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浪漫的气息。 “惯向高堂听汝歌”一句,诗人通过“高堂”一词,暗示了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而“听汝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今夕相逢为重唱”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感受。今夕相逢,意味着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而孤独的感受却依然存在。 最后一句“孤舟江冷月明多”,诗人以孤舟、江冷、月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和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场景和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筝红烛艳春罗,惯向高堂听汝歌。
今夕相逢为重唱,孤舟江冷月明多。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春罗

    读音:chūn luó

    繁体字:春羅

    意思:(春罗,春罗)
    丝织品的一种。
      ▶唐·李贺《神仙曲》:“春罗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
      ▶《金史•百官志四》:“平章政事……春罗秋绫各二十五匹。”

  • 高堂

    读音:gāo táng

    繁体字:高堂

    英语:big hall; main hall; one\'s parents

    意思:
     1.高大的厅堂,大堂。
      ▶《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

  • 红烛

    读音:拼音:hóng zhú

    红烛的解释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
  • 玉筝

    读音:yù zhēng

    繁体字:玉箏

    意思:(玉筝,玉筝)
    古筝的美称。
      ▶唐·常建《高楼夜弹筝》诗:“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明·谢谠《四喜记•佳期重会》:“调脂弄粉谁还又,玉筝檀板都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