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 众奏具举,肃雝和鸣。

众奏具举,肃雝和鸣。

意思:众多演奏并举,肃和谐和谐的声音。

出自作者[宋]真宗的《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音乐演奏的诗,通过对演奏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敬神和成功的赞美。 首句“作乐合祖,笋簴在庭。”描绘了音乐演奏的开始,乐器在庭堂上摆放整齐,预示着即将开始的演奏。 “众奏具举,肃雝和鸣。”描述了演奏的进行,各种乐器同时演奏,声音和谐,如同鸟鸣一般。 “神灵来格,庶几是听。”表达了敬神的主题,神灵降临,人们恭敬地聆听音乐,是对音乐演奏的赞美和敬畏。 “皦绎以终,永观厥成。”最后两句是对演奏的总结,音乐清晰流畅,直至结束,人们长久地欣赏着完美的成果。 整首诗通过描绘音乐演奏的过程和结果,表达了对和谐、敬神和成功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音乐和神灵的敬畏和崇拜。这首诗的韵律优美,语言简练,是一首值得欣赏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作乐合祖,笋簴在庭。
众奏具举,肃雝和鸣。
神灵来格,庶几是听。
皦绎以终,永观厥成。

关键词解释

  • 和鸣

    引用解释

    1.互相应和而鸣。《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 唐 元稹 《雉媒》诗:“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衣服》:“鶼鶼,叹和鸣未久,分飞荏苒。”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鬼魂们的叫唤无不低微,然有秩序,与火焰的怒吼,油的沸腾,钢叉的震颤相和鸣,造成醉心的大乐。”

    2.《左传·庄

  • 肃雝

    读音:sù yōng

    繁体字:肅雝

    意思:(肃雝,肃雝)
    亦作“肃雍”。亦作“肃邕”。
     
     1.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形容祭祀时的气氛和乐声。
      ▶《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肃雝显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