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武昌闻边报》 传闻虏骑近长安,北伐朝廷已遣官。

传闻虏骑近长安,北伐朝廷已遣官。

意思:听说契丹骑兵接近长安,北伐朝廷已经派遣官员。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武昌闻边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传闻虏骑近长安》是一首对当前边疆形势的忧虑和对朝廷用兵的关切的诗。它通过对边地形势和朝廷决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和关切之情。 首联“传闻虏骑近长安,北伐朝廷已遣官。”诗人首先表达了对边疆形势的担忧。这里的“传闻虏骑近长安”一句,暗示了敌人已经逼近长安,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而“北伐朝廷已遣官”则表达了朝廷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派遣官员进行北伐。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消除诗人的担忧,因为朝廷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敌人,这些都是未知数。 颔联“路绕居庸烽火暗,城高山海戍楼寒。”这两句描绘了边地的景象,居庸关的路上烽火昏暗,城高如山,戍楼寒冷。这里通过描绘边地的荒凉和寒冷,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形势的担忧。 颈联“一时边将当关少,六月王师出塞难。”诗人对当前的边疆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里的“边将当关少”表达了当前边疆将领的缺乏,而“六月王师出塞难”则表达了即使有优秀的将领,在如此炎热的季节出塞作战也是非常困难的。这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 尾联“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系楼兰?”诗人通过回顾历史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里他提到了先帝对士人的厚爱和养育之恩,表达了对朝廷能够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的期望。然而,面对当前的困境,诗人不禁发问:“请缨谁为系楼兰?”即谁能像那个壮志凌云的壮士一样,手持长缨,去擒捉楼兰王子呢?这里诗人借用了古代壮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期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形势、分析当前问题、回顾历史等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关切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朝廷能够重用人才、培养人才的期望,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困境。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传闻虏骑近长安,北伐朝廷已遣官。
路绕居庸烽火暗,城高山海戍楼寒。
一时边将当关少,六月王师出塞难。
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系楼兰?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长安

    读音:cháng ān

    繁体字:長安

    英语:chang-an

    意思:(长安,长安)

     1.古都城名。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

  • 北伐

    读音:běi fá

    繁体字:北伐

    英语:northern expedition

    意思:
     1.向北方进军征讨。
      ▶《左传•僖公九年》:“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

  • 朝廷

    读音:cháo tíng

    繁体字:朝廷

    短语:王室 朝

    英语:court

    意思:亦作“朝庭”。
     
     1.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论语•

  • 传闻

    读音:chuán wén

    繁体字:傳聞

    短语:道听途说 小道消息 据称

    英语:rumor

    意思:(传闻,传闻)
    非亲见亲闻,而出自他人的转述。亦指所传闻的事。

  • 遣官

    读音:qiǎn guān

    繁体字:遣官

    意思:派遣官员。
      ▶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廖恭敏为刑部左侍郎,以岁俭民贫,差官不无扰民,但令抚按及按察司,自清刑狱,其遣官俟丰年再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