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听泉》 南下阌乡三百里,泉声相送到商州。

南下阌乡三百里,泉声相送到商州。

意思:南下阌乡三百里,泉水声相送到商州。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听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谪居商州时,游览山水后所写,表达了谪居中的胜游之感。 首句“平生诗句多山水”,直接点明了自己平生的嗜好,喜爱山水成为诗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山水的深深热爱和眷恋。 “谪宦谁知是胜游”,诗人自嘲,表明自己并非因游乐而出游,而是因被贬谪而宦游。这一转折点明了诗人身处困境,却依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南下阌乡三百里,泉声相送到商州。”诗人描绘了南下商州的旅程中,一路泉声相伴的美丽景象。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以谪宦为线索,展现了诗人的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生诗句多山水,谪宦谁知是胜游。
南下阌乡三百里,泉声相送到商州。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百里

    读音:bǎi lǐ

    繁体字:百裏

    英语:a surname

    意思: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

  • 三百

    读音:sān bǎi

    繁体字:三百

    意思:《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