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缘上人持钵》 归来僧饱上方饭,相伴春山歌采薇。

归来僧饱上方饭,相伴春山歌采薇。

意思:回家来的和尚吃饱饭上方,相伴春山歌采薇。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送缘上人持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山林气息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乞丐僧人在苍岩烟雪中行走的形象,以及他对禅理的领悟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缘丐人间一锡飞,苍岩烟腻雪初晞”,以生动的画面描绘出乞丐僧人锡杖飞舞、在苍茫的岩石和烟雾中独行的场景。“锡飞”形象地表现了僧人的行走之态,也暗含禅宗的顿悟之意。而“苍岩烟腻雪初晞”则描绘了苍茫的岩石和烟雾缭绕,雪花初霁的景象,为整首诗铺垫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 颔联“风丝未许闹禅眼,云锦将看落化机”,进一步表现了僧人对禅理的领悟。“风丝”象征外界的干扰,“禅眼”则代表僧人的内心洞察。这句诗表达了僧人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禅理的修行状态。而“云锦将看落化机”则形象地描绘了云层翻滚,似锦般绚丽的景象,同时也暗喻僧人对于大自然运行规律的领悟。 颈联“自勉丛林供食钵,谁嫌尘土翳征衣”,通过僧人的自励之语,表现出他坚定的修行决心和不畏艰难的精神。“丛林供食钵”意味着僧人在山林间乞食修行,“尘土翳征衣”则表现出他无畏于尘土,勇往直前的态度。 尾联“归来僧饱上方饭,相伴春山歌采薇”,以僧人饱食归来,伴随着春山的歌声,形象地展现了僧人修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相伴春山歌采薇”,用歌声和采薇的场景,表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整首诗以乞丐僧人的形象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内心剖析,展现了僧人的修行之路和对禅理的领悟。同时,诗歌中的自然景象也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缘丐人间一锡飞,苍岩烟腻雪初晞。
风丝未许闹禅眼,云锦将看落化机。
自勉丛林供食钵,谁嫌尘土翳征衣。
归来僧饱上方饭,相伴春山歌采薇。

关键词解释

  • 采薇

    读音:cǎi wēi

    繁体字:埰薇

    意思:(参见採薇)

     1.《诗•小雅》篇名。
      ▶《〈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

  • 春山

    读音:chūn shān

    繁体字:春山

    英语:Chun-shan Mountain

    意思:
     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王维《鸟鸣涧》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上方

    读音:shàng fāng

    繁体字:上方

    英语:upward side

    意思:
     1.前面。
      ▶《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以附益上

  • 归来

    读音:guī lái

    繁体字:歸來

    英语:st 29

    意思:(归来,归来)

     1.回来。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

  • 山歌

    读音:shān gē

    繁体字:山歌

    英语:folk song; folksong

    意思:形式短小、曲调质朴、节奏自由的民间歌曲,流行于南方,多在山野劳动时歌唱。
      ▶唐·李益《送人南归》诗:“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