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十三夜泛姚城江(二首)》 天上清光应更足,羽衣安得共婆娑。

天上清光应更足,羽衣安得共婆娑。

意思:天上清光应更值得,羽毛做的衣服怎么能一起婆娑。

出自作者[元]陈基的《八月十三夜泛姚城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月夜的美景和遐想。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画船上敲鼓、唱回波曲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欢快、热闹的气氛。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通过“皓齿青蛾不用歌”一句,描绘出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不需要唱歌,只需要微笑就能让人感到愉悦。这里诗人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好月爱看轮未满”一句,诗人描绘了明亮的月亮还未完全升起的景象,给人一种期待和遐想。诗人通过月亮的未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清秋莫问夜如何”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清秋夜晚的赞美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认为,在清秋的夜晚,不需要去询问夜的深浅,只需要欣赏和享受这份美好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明将织女机丝动,寒恐姮娥白发多”两句,诗人运用了神话和传说,表达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诗人认为,织女星在夜晚移动,嫦娥也会变老生白发的宇宙规律,也是生命的必然和自然的法则。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 最后,“天上清光应更足,羽衣安得共婆娑”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天上清光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只有像羽衣一样自由自在、婆娑起舞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美景和遐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画船挝鼓唱回波,皓齿青蛾不用歌。
好月爱看轮未满,清秋莫问夜如何。
明将织女机丝动,寒恐姮娥白发多。
天上清光应更足,羽衣安得共婆娑。
¤

关键词解释

  • 清光

    读音:qīng guāng

    繁体字:清光

    英语:letter out

    意思: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
      ▶《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

  • 安得

    读音:ān dé

    繁体字:安得

    详细释义: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文选?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文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 羽衣

    读音:yǔ yī

    繁体字:羽衣

    意思: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
      ▶《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
      ▶《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 天上

    读音:tiān shàng

    繁体字:天上

    英语:celestial

    意思: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
    天上

  • 婆娑

    读音:pó suō

    繁体字:婆娑

    英语:dancing

    意思:亦作“媻娑”。
     
     1.舞貌。
      ▶《诗•陈风•东门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毛传:“婆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