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楼》 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

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

意思:南楼百尺余,深夜微尘埃消失。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南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是一首优美的夜景诗,通过对夜晚南楼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南楼百尺馀”,诗人以高耸入云的南楼为背景,描绘出夜晚的静谧和深远。这句诗为读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点和环境氛围,为接下来的描绘做了铺垫。 “清夜微埃歇”一句,诗人用“清夜”形容夜色的宁静和澄澈,用“微埃歇”描绘出夜晚尘埃落定的情景,象征着一天的喧嚣已过,夜晚的清新和纯净。 “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两句,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情。这里的“天会诗人情”并非直接引用某位诗人的话,而是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相通、与宇宙相融的感受。而“遗此高高月”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悬于天的明月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南楼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人通过对高月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这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考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
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南楼

    读音:nán lóu

    繁体字:南樓

    意思:(南楼,南楼)

     1.在南面的楼。
      ▶南朝·宋·谢灵运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注:“灵运《游名山志》:‘始宁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

  • 清夜

    读音:qīng yè

    繁体字:清夜

    英语:stillness of night

    意思:清静的夜晚。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唐·李端《宿瓜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