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鳞物有蟠时,分得寒泉住翠微。
意思:传说鳞甲的动物有蟠当时,分别得到寒泉住翠微。
出自作者[宋]李覯的《五龙塘》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世传鳞物有蟠时,分得寒泉住翠微。》,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神灵敬畏之情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世传鳞物有蟠时,分得寒泉住翠微。”描绘了自然界中一种神秘的景象,即传说中的鱼类在水中盘旋游动。诗人通过“分得寒泉住翠微”这一句,将这种神秘景象与寒泉联系起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翠微则暗示了山水的清幽和秀美。
“天命虽教为润泽,神心终是索虔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诗人认为,虽然天命赋予了这些生物以滋润万物的功能,但神灵的心意却始终需要虔诚地祈求。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一围石岸刓无迹,几族阴云禁不飞。”这两句诗描绘了石岸的形状和云朵的动态。石岸被“刓无迹”,暗示了石头经过时间的磨砺,变得光滑而没有痕迹。而几朵阴云被禁不飞,则表现了云朵的动态美。
“风脚斗回波面黑,向人浑似逞严威。”最后两句描绘了风和波涛的景象。风脚回斗,使得波涛变得黑暗,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其严酷的威严。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情。